荷兰治水的历史传承

返回

以三角洲为家

湖泊、河流、绵延的土地构成了荷兰海洋沿岸景观。随着堤坝的兴建和风车的应用,填海而造的陆地得到了更多的安全保障,也更经得起水所带来的影响。

Dutch Water Legacy | © Christiaan Sgroten

    水务委员会

    与水搏斗需要众志成城。自荷兰第一座堤坝落成以来,咨询与协作一直是这一伟大工程实践得以延续的核心策略。水务委员会以水务管理及水安全为首要职责,是荷兰历史最为悠久的民主治理组织形式。直至今日,水务委员会仍是荷兰通过民主选举而确立的水务工作领导组织。

    Dutch Water Legacy | © Jan Janszoon Stampioen

      圣伊丽莎白日洪水

      纵观历史,荷兰时常遭遇重大灾害常影响,如疾风暴雨、堤坝溃决、洪水泛滥。发生在1421年的圣伊丽莎白日洪水对整个荷兰西部而言就是这样一场天降之灾。暴雨侵袭改变了三角洲区域的洋流。堤坝和圩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得不重建。几个世纪以来,荷兰遭遇的重大灾难和自然灾害推动了荷兰人在水治理领域的创新。可以说,灾难激发了荷兰人的创新潜力。

      Dutch Water Legacy | © Rijksmuseum

        风车的广泛应用

        几个世纪以来,人工建坝和风车的使用是荷兰与水斗智斗勇的主要手段。风车通过斗轮或螺旋泵将水从圩田中泵出。如此一来,人们就能抽干湖水,排出洼地泛积的雨水。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现代大都市

          到了17世纪,荷兰的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荷兰的商人们扬帆起航,前往世界各地经商贸易。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当时世界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Dutch Water Legacy | © Rijksmuseum

            圩田

            在过去,阿姆斯特丹以北地区由大片湖泊组成。后来,财力雄厚的阿姆斯特丹企业家们斥资将此区域的湖水抽干。抽干的湖床被划分开垦为若干圩田。随着大坝、运河和风车的修建,曾经那些大面积深水湖便能保持长期干燥。一座座风车拔地而起,分阶段对圩田进行排水处理。

            Dutch Water Legacy | © Rijksmuseum

              奶酪市集

              投资开垦了圩田的企业家们在此建起了自己的农庄。肥沃的土地为农作物和牲畜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就这样,供人们开采利用、休闲娱乐的新型人造景观便诞生了。曾四面环水的阿尔克马尔镇摇身成为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园,逐渐成长为农业贸易中心。如今,当地历史悠久的奶酪市集已经成为荷兰著名的旅游胜地。

              Dutch Water Legacy | © Jan de Haan

                1916年大洪灾

                须德海是位于荷兰中部的内陆海。发生在1916年的大洪灾冲垮了须德海的堤防,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灾后,荷兰启动了须德海大坝的修建计划。

                Dutch Water Legacy | ©

                  阿夫鲁戴克大坝

                  阿夫鲁戴克大坝(荷兰语意为“围堤”)兴建于1932年,是用于隔离须德海与北海的拦海大坝。于是,在荷兰的心脏区域诞生了一座巨大的内陆湖。原先的海水被抽干,注入了淡水。阿夫鲁戴克大坝的修建让荷兰人得以在原先的“海底”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省份,并为当地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淡水储备。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新陆地

                    须德海工程共规划开辟5个垦区,最终建成4个。在这片新陆地上,新兴农业村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整个围垦地的景观都是由荷兰人一手打造。临近阿姆斯特丹兴建的卫星城市阿尔梅勒在历经了40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荷兰第五大城市。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1953年洪灾

                      1953年,天灾再次侵袭荷兰。超高的海浪冲垮了大坝,近2000人丧生,沿海省份遭到了巨大破坏。而在洪灾之前便已提出的修坝方案正式启动。那便是举世闻名的三角洲工程。三角洲工程通过坚实的挡潮闸坝对河口进行管控。工程大大缩短了荷兰的海岸线,并形成了多个内陆湖(以淡水湖为主)。

                      Dutch Water Legacy | © Ed van Wijk

                        三角洲工程

                        三角洲工程连接起了泽兰省境内的几座岛屿。岛屿间的连通为创造新的休闲旅游人造景观提供了可能。但迫于社会抗议压力,原规划的东斯海尔德海防堤坝最终改建为一道防风暴潮闸,只在遇到灾害威胁时关闭闸门。在平时,海水和海浪依旧能够流经闸坝,滋养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融会贯通 齐头并进

                          三角洲工程除了保护沿海陆地免受海水侵袭之外,还给荷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带来了显著效应。这也沿袭了荷兰人“融会贯通、齐头并进”的传统,即贯通各类工作要务,牢牢把握干预措施所带来的机遇。随着项目施工不断推进,人们对自然生态体系的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1993-1995年洪灾

                            须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为荷兰筑起了拦海防御。但在1993年,河流却成为了灾害的源头。气候变化加之荷兰河流集水区的快速城镇化,导致涨潮期河道峰值水流量过大。来自德国、瑞士、法国和比利时的河水在极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荷兰三角洲。当年河水泛滥,荷兰中部勉强躲过了一劫。这也预示着,我们亟需新的治水措施。

                            Dutch Water Legacy | © Henri Comont

                              还河流以空间

                              “还河流以空间”项目旨在陆地上为河流创造更多空间,从而保障河流的安全。通过这一项目,我们对河道进行了加宽、加深。堤防上预留了空间,控制极端情况下的河流泛洪。在此项目落实后,荷兰对海岸线进行了加固,为国土提供更多的防洪保障。“还河流以空间”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防洪安全与空间质量、社会问题、经济或生态改善相结合,完全承袭并充分体现了荷兰长久以来的历史传统。

                              Dutch Water Legacy | © Flip Franssen / Hollandse Hoogt

                                DIY堤防

                                防洪安全的提升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现有的城市、纪念碑、自然资源价值、农业都要纳入考虑,当然还要考虑当地的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特制规划。举例而言,在荷兰历史名城坎彭,防洪工作需要大量志愿者的参与。利用现代科技、物流和物资,志愿者们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为城市搭建起应急防洪设施。

                                Dutch Water Legacy | © Freddy Schinkel

                                  河流景观

                                  荷兰编制了一份完整的现有河流堤防加固创新技术目录,利用最小空间实现最大强度的堤防防洪能力。每一项堤防加固工程都存在特有的问题和挑战,但却激发了最终的技术创新。

                                  Dutch Water Legacy | © Mijs Cartografie en Vormgeving

                                    河水分流

                                    在水位极高的情况下,河水可以引流至诺德瓦德圩田,避免楼宇和重要基建受到河水影响。在涨水期间,圩田的居民和动物也能够及时撤离。相比旧时堤防溃决而导致灾害,如今新措施的实施却成就了引人入胜的水景奇观。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迷人的滨水带

                                      随着防洪安全不断提升,芬洛市内也建成了以公共广场为特色的迷人滨水带。

                                      Dutch Water Legacy | © Flip Franssen / Hollandse Hoogte

                                        应急引流

                                        虽然艾赛尔河涨至临界水位的几率非常低(八十年一遇),但如果发生,我们也准备了一条“绿田河道”,用于河水引流。干燥的河床可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而在紧急情况下,这条河道便可用于洪水应急引流。

                                        Dutch Water Legacy | © Tineke Dijkstra

                                          汇集机遇

                                          “还河流以空间”及后续防洪安全工作为促进农业和休闲活动发展、提高历史遗产和空间质量创造了大量机遇,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为河流流域自然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Dutch Water Legacy | © Tineke Dijkstra

                                            海岸带

                                            海岸区域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海防方案,在加固近海沙丘的同时,为久负盛名的海滨度假胜地留存一线海景,并将海防工作与现有建筑物相结合。其中一项著名的创新技术就是将混凝土海防设施隐藏在自然景观之下,对近海沙丘进行加固。另一项创新技术则是在海防设施内安装防水隔层。堤防上所使用的石材形状也能够通过改良,削弱海浪波能。

                                            Dutch Water Legacy | © Mijs Cartografie en Vormgeving

                                              借力自然

                                              “沙引擎(Sand Motor)”项目旨在通过设计,利用自然动力进行育滩固丘,依靠洋流将“沙引擎”区域的沙子带到沿海沙滩并沉积,通过自然的方式对海岸进行加固。工程师们通过现代化技术及工作流程对整个项目进行紧密监控。

                                              Dutch Water Legacy | © Ziebe Swart

                                                大坝停车库

                                                卡特韦克是荷兰久负盛名的海滨度假胜地。近海沙丘加固会影响到度假区珍贵的海景资源。为此,当地项目所采取的策略是建造隐匿型混凝土大坝,在实现沙丘海防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沙丘原有的高度。大坝还专门设计建成了停车库设施,为游客车辆提供额外的停放空间。

                                                Dutch Water Legacy | © Tineke Dijkstra

                                                  填海开垦地

                                                  鹿特丹港最新扩建的港口设施建于海上围垦地。通过填海造港,鹿特丹港能够为全球上最大的集装箱货轮提供充分的停靠空间。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今日荷兰

                                                    一千年来与水搏斗的历程给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课:路漫漫其修远,吾辈仍需继续求索。气候变化、干旱问题、海平面上升、城市高温胁迫、饮用水储存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及其可能会带来的灾难性结果,我们需要继续挖掘防洪安全领域的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可用于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防洪安全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共荣融会贯通、齐头并进。

                                                    Dutch Water Legacy | © Tineke Dijkstra

                                                      重建古老水道

                                                      我们能够通过采取气候适应性措施对景观进行管理,提升区域保水性,并促进自然生态体系发展。曾经分道或是被拉直的河流可以重新注入原本蜿蜒的河道,重现古老的景观风貌。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绿色屋顶

                                                        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不可预测的降雨和干旱期、高温胁迫)以及能源转型带来了棘手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行动积极应对。建设绿色城市能够提高城市居住环境,改善空间质量。绿色屋顶、公园建设、透水路面都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 Gemeente Amstelveen | Dutch Water Legacy

                                                          盐沼

                                                          历史上,荷兰沿海有大片海滩时常在涨潮期被淹没。这一自然活动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盐沼生态体系在此生长、繁衍。而大坝修建之后,盐沼与海洋被隔离,导致生态体系严重退化。近期,荷兰通过小型人工坝的修建工作,对盐沼进行了修复,希望能够让长久在此生息的海岸生态体系回归到往日的壮丽,重拾当地生态的价值。

                                                          Dutch Water Legacy | © Siebe Swart

                                                            荷兰式方法

                                                            荷兰式与水共生的路径已经成为国家层面重要的输出品。这一理念并不是在别处复制荷兰三角洲的做法,而是希望在其他面临治水挑战的地区,发挥荷兰专家的才学,为制定地方性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支持。

                                                            Dutch Water Legacy | © The BIG U